九月的西安,伴随着清爽的秋风,化学学院“科创月”系列活动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8月31日,先进催化剂设计及分子催化线上视频国际研讨会在BizConf Video Pro网络视频软件平台举办;9月4日,化学学院和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共同举办“科创月”化学化工联合论坛;9月5日,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化学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举办。
8月31日—9月4日,先进催化剂设计及分子催化线上视频国际研讨会在BizConf Video Pro网络视频软件平台举行。西安交通大学海外长聘教授、著名催化化学家Luque Rafael担任大会主席。会议开幕式由大会荣誉主席、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志成主持,闭幕式由大会荣誉主席、化学学院院长丁书江主持。参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张铁锐教授,华侨大学化工学院闽江学者詹国武教授,山东大学张进涛教授及国内其他著名大学的专家学者;Enrique Rodríguez Castellón,Giovanni Talarico,Christophe Len, Frank Hollmann等来自西班牙、英国、意大利、法国、荷兰、希腊、日本、新西兰等多国催化专家教授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吸引了国内外听众,最高达到14000名。
会议就先进的催化剂设计念如何决定催化性能、分子催化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可能产生的重大突破的发展方向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显著提升了西安交通大学在国际催化领域的影响力,吸引世界顶级催化专家和青年学者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开展前沿科学研究或者任职交流,促进西安交通大学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相关学科的同步发展和进步。
9月4日,化学化工联合论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张锁江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武汉大学雷爱文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刘忠文教授、西北工业大学张秋禹教授、山东大学郝京诚教授、浙江大学张兴宏教授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和学者,为师生带来了多场精彩的学术报告,共谋化学、化工学科的发展未来。论坛由化学学院与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分别由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张早校教授、副院长方涛教授,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志成教授、副院长段新华教授主持。
4日下午,张锁江作了关于“绿色技术大变革孕育过程科学新突破”的报告,张兴宏作了题为“催化碳一化合物聚合”的报告,郝京诚带来了关于“有序组装胶体新体系的设计、构筑和应用基础”的报告,从胶体组装的科学原理与应用出发,阐述了现状与应用前景。陈学思作了关于“生物可降解聚合物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的报告,针对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就生物可降解和生物医用高分子的设计,开发和产业化进行了展示。
9月5日下午,化学学院在泓润楼4110会议室举办“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化学学科发展”院长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学思,清华大学化学系王训,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周永丰,复旦大学化学系贺鹤勇,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吕中元,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吕鑫,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张兴宏,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雷爱文等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院长专家参加了本次论坛。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张定红出席会议,化学学院党委书记张志成、院长丁书江,副院长张彦峰、段新华及全院教师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张志成主持。
陈学思作了题为“生物高分子材料化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报告。丁书江以“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学科发展历史及规划”为题,向与会专家介绍了交大化学学科的历史,并从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向专家们详细汇报了学科目前的现状及对未来的规划。参会专家还实地参观和考察了化学研究院分析测试公共平台及分子科学与应用化学研究所、新能源材料化学研究所、有机与高分子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并对实验室党建文化及硬件设施等表示了肯定,认为化学学院的科研平台就走在了国内最先进的行列,在国际上也称得上一流。
与会专家结合西安交大化学学科的基本情况,从学科特色凝练、师资队伍引进、科研平台建设及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积极向学院献言建策,促进和支持交大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
本次会议围绕“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化学学科发展”这一主题进行研讨,探讨了新时期下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及目前存在的新问题,内容涵盖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及学院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研讨内容不仅能够促进学校一流化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对于全国高校化学学科的科学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化学学院借助“科创月”机会,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打响西安交通大学化学这张名片,先进催化剂设计及分子催化线上视频国际研讨会旨在提升化学学科的国际合作能力及国际影响力;与化工研究院共同举办的“科创月”化学化工联合论坛旨在加强化学相关学科群之间的合作交流和交叉融合;自主举办的“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化学学科发展”院长论坛则旨在彰显化学学科的自身实力,在对本学科前沿的探讨中拓展思路和发现机遇。